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流氓从良了?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大汉时代周刊 !

二郞庄,长公主别院。

吃着春卷的功夫,东亭侯府和少府合作意向达成了。静安公主并没有在“和谁合作”的问题上为难赵启明,反而让赵启明主动选择了与少府合作。

至于原因,正如赵启明之前所想,纸这种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

好比瓷器作坊,虽然做着天下独一号的生意,但毕竟只是商品贸易,买得起的人可以去消费,买不起的人也不会因为没有瓷器而有任何的不便。

但纸不同。

经过了成功的推广之后,谁都知道纸这种东西即将取代竹简,成为主流的文字载体。这也就是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百姓,只要认识字的,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用纸。

基于这种情况,纸就不再是贸易商品,而是成了重要的生产物资。尤其是在造纸术还没有泄露出去,只有东乡侯府能造纸的情况下,这种垄断会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哪怕东乡侯府今非昔比,早已经不是任人欺凌的存在,但如果说垄断了纸这种生活必需品,即便是东乡侯再怎么声名在外,也压不住天下间的非议和忌惮。

甚至在静安公主看来,如果真的要保持这种垄断,就算是长公主府,也会因此惹上麻烦。或者可以说,静安公主虽然是刘氏宗亲,也不能因为这种事惹上忌讳。

但少府却不同。

首先,少府虽然是皇帝的内府,却也是政府部门,妥妥的国营单位。其次,少府还是刘氏宗亲和顶级豪门的钱袋子。

这也就是说,如果是由少府出面,兴建造纸作坊,那么就算形成了垄断,也是国营企业在垄断,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自然也不会让东乡侯府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除此之外,因为有了少府出面,代表的是刘氏宗亲,任何人想打造纸作坊,或者造纸工艺的主意,都要想想事情败露之后,直接得罪了刘氏宗亲的后果。

所以说,造纸作坊想要合伙,相比起静安公主,少府将是最好的选择。

对此,赵启明很是赞同。

他很快就和静安公主达成了初步的意向,目前已经确定了在西乡亭建造作坊,以少府的名义租用土地。而投资方面,少府出资的比例大,而分成上则是东乡侯府拿大头。

至于技术问题,静安公主也承诺,少府不会窃取或者干涉。而管理上,也是有东乡侯府派人负责。所以说白了,少府除了出钱之外,只是挂个名而已。

就这样,二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于是兴建作坊的工作也正式展开。

经过了反复的斟酌,钱管家终于确定了了兴建作坊的地点。

而赵启明也终于开始设计作坊的图纸。

这天,主仆两人正在客厅里商量事情,忽然间门房说有客人来了。

“马老?”赵启明眯起眼睛:“作坊都同意建在西乡亭了,他还想干吗?”

钱管家也捋了捋胡须,思考西乡亭老流氓的来意。

很快,门房将马老带了进来。这次马老没有拄拐杖,但身边仍然跟着小书童。

看到赵启明,老头行了个礼,等坐下之后,眯起眼睛朝赵启明说:“造纸作坊能建在西乡亭,实乃百姓之福,乡亲们感念小侯爷厚爱,反复委托老臣,要跟小侯爷道声谢。”

赵启明可不相信这老头是为道谢而来的,所以笑着说:“您客气,这没什么。”

西乡亭老流氓看了眼钱管家,然后忽然说;“但老臣还有件事想请教小侯爷。”

赵启明笑了,心说这老流氓要进入正题,于是点了点头说:“马老请问。”

“小侯爷打算怎么解决那刺鼻的气味?”西乡亭老流氓抬了抬手,抱歉的说:“老臣也去过东乡亭的旧作坊,那里至今弥漫着那股味道,让整个东乡亭都臭不可闻。”

赵启明点了点头,看来老流氓是打算拿污染问题来作为切入点了。

想到这里,他拿出图纸,让身边的丫鬟拿去交给马老,然后笑着介绍说:“造纸作坊的味道是可以去除的,只要地方和排水做好,就不会再有什么难闻的气味。”

“只是选址和排水?”西乡亭的老流氓看了眼图纸。

“生产当中不会有什么太难闻的气味,只要污水处理得当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赵启明露出早有准备的笑容:“图纸上也标注了,建设作坊的同时,也会修出污水渠,让废水能迅速排走。”

西乡亭看着图纸,点了点头,然后忽然说:“如果是这样,西乡亭别的没有,青壮劳力却是不缺,不妨将修水渠的事情交给西乡亭,这样的话也算是百姓们对造纸作坊略尽绵薄之力。”

听到这话,赵启明笑容不再了,有些奇怪的看着马老。

要知道西乡亭老流氓臭名昭著,用撒泼打滚耍无奈的方式,勒索过小侯爷好几次,每次都为西乡亭占尽了便宜。而现在老流氓居然主动提出帮忙,这事情有点不对啊。

“这是西乡亭应该做的事情。”马老似乎看出了赵启明的疑惑,表情并没什么变化的,反倒是说完忽然想起什么,朝赵启明说:“另外,关于用工名额的问题,不知小侯爷可有安排?”

听到这话,赵启明重新露出了笑容,心说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回想起来,西乡亭老流氓前两次耍无赖,基本都跟瓷器作坊里西乡亭的用工名额有关。看来这次,也是为这件事而来了。

想到这里,赵启明看向钱管家。

但还没等他说话,马老忽然又接着说:“老臣还记得,瓷器作坊里面的用工名额,西乡亭比东乡亭多了十个。既然如此,造纸作坊之中,西乡亭应该拿出十个用工名额,弥补东乡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