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八章 风起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重生于康熙末年 !

初瑜一时失语,她是嫡福晋带大的,与嫡母的感情也很是亲近,但生母这边……

除了纳喇氏,淳郡王的庶福晋李氏和伊尔根觉罗氏也都有生育过小阿哥,夭折也是几岁后的事,他们幼时嫡福晋都未曾认为子。想必是原本还指望自己能够生育嫡子,眼下年岁大了,与丈夫关系又淡,淳王福晋才会这般筹谋。

初瑜有些为难,不知道当说什么好,她虽不爱琢磨那些个争宠固位的事,但毕竟从这样一个王府里出来的,耳目渲染,那些个事她心里也是明白的。

嫡福晋这么将弘景认到名下,若以后她生了嫡子,这个孩子自然什么都算不上,若她一直未得子,那么,六阿哥便不算做嫡子,按照满人子以母贵的传统,他的地位也要远在长子弘曙之上。

弘曙虚岁十五,原以为最迟不过三两年就要请封世子。虽然是庶出,但是府里府外的,早已将他这个淳王长子当世子待。眼下淳王福晋认下小阿哥,这弘曙的处境却有些尴尬。

初瑜想要安慰纳喇氏两句,但是那边也是尊长,实在不知说什么好,张了张嘴,又合上,最终只静静的陪着母亲坐着了。

纳喇氏瞧着初瑜为难,不由心酸,知道她出嫁的女儿,也不好说什么,便打破沉闷又说了两句闲话,虽是一心想要岔开话题,却怎么也乐呵不起来。

一会儿。跟着回来的喜云来禀,道是二门小厮传话,前院地席散了,额驸问格格是否还要在留些时辰。

初瑜不放心纳喇氏,正犹豫着,纳喇氏已经起身,吩咐喜云道:“去回话。就说格格别了福晋便出去!”

喜云应声下去了,纳喇氏伸手初瑜的大红春绸貂皮斗篷帮她系好。笑着说:“今儿忙糟糟的,乱了一日,额娘便不多留你。哪日闲了,你再回来!”说着话,眼圈又有些湿润起来。

初瑜紧紧握了握纳喇氏的手,终是劝了一句:“额娘,您别太担心。阿玛向来最疼弘曙的!”

纳喇氏勉强露出个笑容,点了点头,低声道:“这些额娘都省得。你也莫惦着我们这边,好生过你的日子,你过的好,额娘也就踏实多了。”说着拉了初瑜先到了福晋院子里,随后又一直送她到二门。

初瑜心中很是沉重,生母也好。嫡母也好,两人都不容易。

纳喇氏跟七阿哥最早,只是因出身不够高贵,只做了庶福晋,后来生了长女、长子后请封了侧福晋。而后,嫡福晋进门。正赶上纳喇氏刚生下弘曙,抬了侧福晋,与七阿哥感情最好之际,嫡福晋自然受到了冷落。

当初嫡福晋主动提出要带初瑜,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向七阿哥示好。这以后,虽然她也生育了两个女儿,但是对初瑜还是颇有几分真心。

初瑜未尝不知道这些,但在她心里,并没有特别倾向于生母还是嫡母。实在是两个额娘待她都是极好。这事于她,着实是个难题。

曹颙等初瑜出来。夫妻两个又向七阿哥与还未离开地亲长道别,随后出了淳郡王府。

虽然初瑜脸上带着笑,但是神情之中隐藏的忧色如何能瞒得了曹颙?

待回了曹府,到了梧桐苑,曹颙问她道:“这是怎么了,瞧着弘曙他们也不太自在,可是额娘身子不爽利?”这里地额娘称呼的就是纳喇氏了,私下里他这样称呼,与淳王福晋的“岳母”区分开。

初瑜想着生母与嫡母的矛盾,很是忧心,便讲了缘故。

因曹颙这些男客在前院,对小阿哥也是就**抱出来时瞧了两眼,并没人谈这些杂七杂八的,所以并不知道淳王福晋要认下下阿哥之事。

虽然是王府那边的事,他不该说什么,但是为了让初瑜安心,思量了一回,道:“额娘也是多虑了,这充作‘嫡子’养,毕竟不是嫡子,这爵位之事还要看岳父的意思!这点不用你操心,岳父与额娘感情向来好,定会早日与她讲清楚安她地心!”

说起这王府的关系,曹颙也头疼。按理来说,这嫡福晋是正经的女主人,其他侧福晋、庶福晋都要退避。偏侧福晋纳喇氏嫁淳郡王最早,又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女,与淳郡王恩爱了十几年。这嫡福晋反而是后进门的,生了两个女儿,还夭折了一个,与淳郡王真是“相敬如宾”。

初瑜瞅着曹颙喝了酒,有些乏,便不再同他说这些个烦心的事,喊喜云、珠儿端水进来,侍候他换了外头衣裳,洗手净面。

*

次日,方到户部,曹颙便听到一个消息,九门提督换人了。托合齐“以病乞假”,上命一等侍卫行走隆科多署步军统领,既“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雍正朝的两个权臣,年羹尧已经在四川做巡抚,虽然前几个月因剿匪不力被提督弹劾,仍是有惊无险。因四川离京城这般远,虽然先前罢官,但仍是留任,几个月就又复职了。如今,后世传说中那个成为雍正登基助力的隆科多又按照历史发展的那般,当上九门提督。眼下虽然是“署”,但凭着他地资历,应该很快就能够有正式的任命。

眼下发作托合齐,却为了顺承郡王闯城门之事吗?曹颙想起那日十六阿哥所说的,顺承郡王七月间到热河请罪,告得可不是十阿哥,而是隐隐地将托合齐给推出来。

不过再想想,他又觉得不是那回事,这次京城时疫步军衙门也算是立了大功。估计还是因托合齐在九门提督任上久了。难免与储君有些往来,这算是犯了康熙的忌讳。

接下来,又是频繁地调令,几个旗的副都统对调。对京外地,则涉及几个省的督抚,有的限令清查地方亏空,有的则是“丁忧”的、“告老”地。名目繁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