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明末风暴 !
除非俞国振能狠下心来将毕懋康囚禁或者干脆处死,否则他根本无法阻止图纸的外流,甚至就算是他现在下令也已经晚了。
可以想见,毕懋康来新襄之前,不会没有准备,他家中肯定还有原来的那六份图纸的备份。便是到了新襄,他也应该有所防备,比如说,他的心腹仆人中,在前些日子已经有一个说是传递家书离开了。
望着俞国振好一会儿,毕懋康良久不语。
他官至兵部侍郎,在官场上什么事情没有见过,可面对俞国振那双坦诚的眼睛,却不能不犹豫。
看不透,完全看不透这个少年。
毕懋康不想猜下去了,他自然知道,俞国振确实不在乎他把图纸传到外边去。毕懋康熟悉大明的火枪锻造工艺,这样的一杆火枪,放在大明,最熟练的工匠,朝廷全力支持,没有一个月也造不出一枝来,而且一枝的成本,恐怕要到二十两银子以上,并且不能保证成品的合格率。
是的,大明装备得起,但是只怕同样的价格,大明装备一名士兵,俞国振可以装备两名三名!
毕懋康还是小看了新襄的生产力,虎卫丙型燧发枪的生产成本,并不比此前的虎卫乙贵多少,折算起来,也就是三两银子出头一柄。
不仅如此,在改进弹丸与火`药之前,大明造的燧发枪的射程与准确度,仍然是低于虎卫所用!可以说,虎卫丙型火枪只是帮助虎卫在面对建虏时拥有更大的火力优势,而这点对大明朝廷来说,却没有什么用处!
“老朽老了,有一句腹心之话对伯爷说,若是说错了,伯爷莫怪。”想到这,毕懋康决定开诚布公。
“请说。”
“伯爷忠君爱国之心,老朽可以看得出来。但伯爷这边的虎卫,则未免有些……只知有伯爷而不知有天子了。”
略一犹豫。毕懋康盯着俞国振的眼睛,缓缓又说道:“此非长久富贵之道。”
这是第一个当面说这类话的人,俞国振同样盯着毕懋康:“毕公,我无意于富贵。若非见百姓苦难,我宁可扬帆海外,只求一个逍遥自在。”
“此前我屡立功勋,天子也意欲授官加赏,我只求田宅罢了。此次京畿事了。若不是担心监军太监虚冒功勋,担心屡拒爵赏非国家激励人心之道,我仍然愿意归于田宅,而不是充任这个什么南海伯。”
“百姓能得安乐,富贵于我便如浮云。”
俞国持一句一句说出来。速度也很慢,算是表明自己的心迹。毕懋康闻言默然,许久之后。拱了拱手:“老朽老矣。还请南海伯安排人送老朽回去。”
“毕公何必如此着急,在新襄多呆一段时日吧。”
“不可再多呆了,再多呆老朽就舍不得离开了……老朽已知南海伯之志向,也看到了南海伯之能……如今只求回乡速死了。”
毕懋康的话语里多少带着一些悲怆。俞国振没有给他一个保证,没有说绝对不会有起兵反明的那一天。而是将百姓放在第一位。这并没有解决掉毕懋康心中的担忧,但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什么。
无论是改变大明,让百姓不至于苦难,还是改变俞国振,逼使俞国振承诺绝不选择,都是远远超过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他能做的,也唯有退隐山林,他只能希望,自己尽快早死,看不到他不想看到的那一天。
“毕公何出此言,你又不是张凤翼,张凤翼、梁廷栋一开始也是只求速死,后来我们打了胜仗,他们想活而不能了。”俞国振微笑着道:“毕公老而弥坚,才华正为华夏所需,即使不愿留在新襄,也可以回张著书立说,晚辈愿将之付印成书,令千载之后的后世小子,也知道毕公大名。”
对于真正的儒生来说,立功、立德、立言乃是人生三大追求,立功立德为有益于当代,立言则是为了将自己的学说留传于后世,俞国振以此激励毕懋康,而毕懋康却只是苦笑。
任俞国振再三劝说挽留,这位当代的武器大师,究终还是离开了新襄。俞国振也没有太多的心情用于挽留一位旧时代的文人,毕懋康毕竟还是忠于明的。他必须将精力投到新襄进一步建设中,而现在,困扰新襄发展的问题,已经不只是人口,更是资源了。
铁矿石与煤炭资源的瓶颈,在新襄逐渐显现出来,必须通过某种渠道加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