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抗日之我为战神 !
巴彦塔拉一战后,无论是陈翰章还是川并密这一对对手,几乎是不期而遇的同时都在调整部署。两个人的意图其实都很简单,陈翰章是要尽快的拿下通辽控制开鲁,打通与王光宇的直线联系。
而他的对手川并密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要固守尽可能多的时间,保证正在进攻林西的两个师团侧翼安全,以及给关东军司令部调整部署争取时间。对于通辽,梅津美治郎大将给他的命令是就算打剩下一兵一卒,也绝对不允许丢失通辽和开鲁两地。
相对于林西战场,关东军司令部对通辽战场的重视还远在其之上。自从巴彦塔拉方向打响,梅津美治郎大将与吉本贞一参谋长,几乎一天一封电报。严令十四师团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固守通辽一线。
怵于这位大将司令官的威严,以及在陆军深厚的人脉,还有在天皇面前的恩宠。即便是这位川并密中将,也不敢太过于明显的违抗他的命令,在实际上已经处于不利的情况之下放弃通辽一线。
实际上陈翰章放弃对外围的争夺,集中主要有生力量了和坦克直插两个县城要点,也绝非是准备柿子挑软的捏。也许对于开鲁县城的围攻还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对通辽县城的攻击绝对不是那么容易。
在川并密很有自知之明的主动收缩了外围的兵力,除了县城外围主要据点之外,将其余兵力和火力全部收缩到两个县城。面对着已经龟缩至两个县城之内,又有大量天然屏障可以利用的十四师团主力,陈翰章面临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而最为不利的其实不是日军固守的兵力多少,而是地形上的限制使得攻击部队注定只能从东面和南面发起攻击。这么一来,虽然可以避开西辽河这个通辽县城的天然屏障,但是留给攻击正面却显得异常的狭窄。
此时还水量充沛、河道宽阔,远非后世几乎已经断流可以相比的西辽河,在通辽境内的走向在通辽县城边上整个转了一个弯。其西、北两个方向的河道有如一双大手一样,将通辽县城环抱在怀中。
这样的地理环境虽说容易遭受水灾,但是在战时却是对防守相当的有利。位于西辽河的一个转弯处的通辽县城,甚至其西城墙紧贴着的就是西辽河大堤。可以说出了西城门,就是西辽河大堤。
而北门距离西辽河大堤,也不过才四五华里。即便是不到这四五华里的距离之内,如果加上护城河的话,中间还有相连的两道相当宽的壕沟。而整个北面和西面广大区域,在没有足够的渡河工具的情况之下,只有西面有一座大桥可以作为渡河通道。
如果部队选择强行从通辽县城正面强渡西辽河,那么不仅会面临城内的火力打击。而且对岸就是通辽县城的情况之下,部队即便突破西辽河日军防线,那么也很难取得足够的进攻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