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零四章 束氏狸狌(上)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官居一品 !

如何处置那些闹事的监生”是个棘手的大问题,依法办事当然最简单”但那是对府尹、通判们的要求。若朝廷的要求仅止于此,就不需要沈默来东南了。

内阁对此事的要求只有一个,便是将不良影响控制到最低。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要将民间的负面舆论控制在最小:二是要将对科举威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三是要将世家大族的反弹控制在最小。

前两条兴许派个干员过来就能解决,但第三条”徐阶知道,只有以沈默在东南的影响力,才有可能做到。

既然奉命前来,就得把差事办好,沈默仔细分析了处境,发现如果一切按照规矩来,是不可能同时达成这三条的。必须行一些非常之事,承担必要的风险,才能做到皆大欢喜。

在短暂的沉默后,他决定先把监生的问题解决掉,因为这是当前最表面化、关注度最高、也是最容易引起事态恶化的一点,不管对错,监生们都是读书人,而这个社会的舆论,完全在士林的控制之下,是否对读书人关怀体恤,是士林褒贬是非的重大评判。万一拖得久了,真饿死几个监生,就算把别得方面做得再漂亮”也不会取得士林的谅解……至少冷血、酷吏这种大伤人气的称号”扣在他头上在所难免。

关口是让监生们活着走出南大牢,且回去后不再闹事。所以明知道南京刑部要玩暗度陈仓,他非但不阻止,还将计就计,大胆的来了一出“沈阁老义释犯监生”索性把监生们一股脑都放了,且没有进行任何的备案登记”让他们依然有参加科举的资格,顺便还挑拨了他们和那些世家子弟的关系,让他们认清了现实。

监生们绝处逢生”对沈默自然感激不尽。而且他们还能够参加下届科举,已然是喜出望外了,哪里还有脸再在“皿字号,的存废上纠缠?还是回去好好读书,三年后再见吧。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话不仅适用于监生们,对沈默同样如此。他不追究监生们的罪过,换来了宝贵的战略纵深……现在连当事者都不闹了,那些背后妄图借势造势之人,自然也没了借题发挥的靶子,只能灰溜溜的闭嘴了。

所以当沈默宣布这个消息后,画舫上诸位的表情十分精鼻……看来沈大人的宝刀”并未在北京消磨生诱,出鞘后还是那么犀利,一下子就让这事件闹不下去了。

虽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但以沈默的性格”舍己为人的事情是不会做的,他敢这样做,自然有把握玩得转。浸淫官场十几年,他深知这个人治社会,讲的是法外容情……这个情是情面”是士林的感情。换言之,你的处置要符合士林的口味,这才是得到好评的关键。

沈默对监生的处置,其实是与法无据,但又情有可原的……对监生们网开一面,给他们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在士林看来”就是在保护读书人的种子,就是他沈阁老宽仁厚道,敢作敢当的体现。对此清流士林只会传为美谈,并不会去计较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大明律法的有关规定。

当然”这也得是他以阁老之尊,状元出身,且向来风评极佳、底盘极稳”尽管撤漫作去,只会有好的议论,人皆称颂而已。要是换成一般的官员这样做”万一判有风评弹劾,就招架不住,怕是再大到好评也无福消受。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这个道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r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凵一“一、

画舫行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

船舱外丝竹悠悠、歌声袅袅”船舱内却一片凝重气氛。当前的状况,让诸位家主感到十分的被动,都在默默的猜测着,沈大人到底限在哪里?

沈默也不急,喝着茶,让他们冷静了片刻,才轻咳一声,打破沉默道:“诸位是否以为,我沈默到北京当了几年官儿,一颗心就偏向朝廷了?”

“不敢,不敢”众人连忙否认,但他们的脸上,还是带出一丝颇以为然……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

“如果那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沈默沉声道:“我沈默”过去、现在、将来,始终都是和你们站在一起的,我的立场是,东南第一,在座的诸位第一,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虽然之前大家眉来眼去、心知肚明,但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火辣辣的表白”众家主听了,便似吃了人参果一般”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舒服。

自然,心中刚刚提起的一丝不满和戒备”也就烟消云散了。

画舫中的气氛一下子,重又热烈起来:“我们也永远支持大人!”“是啊”咱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时间,肉麻的表白此起彼伏,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呵呵好……”沈默却仿佛很受用,一直保持着欣慰的笑容。

待众人重又蜜里调油之后”沈默重归正题道:“正如方才所说”我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是为大家好的。我总是希望,大家能繁荣昌盛,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我的原则和立场……”顿一顿道:“大家有什么都可以问,咱们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请问大人”,片刻的沉寂后,便有人问道:“皿字号是否还有可能恢复?”

“如果你们坚持的话。”沈默淡淡道:“我可以运作此事,应该还有一定把握。”

“那大人的意思是……”众人眉宇间便隐现喜色,但人与人的尊敬是相互的,沈默那么给他们面子,他们自然更得给他面子:“复还是不复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