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抗日之雪耻 !
第四百一十九章:1940年的开年大戏(一)
其实一开始韩云华提出要将这个刚刚策反了的步兵团返回东北时,军区有不少领导是坚决反对的,尤其是将这个人数在有四千多人,充其量也就一个步兵旅的部队升格为集团军,这让很多人不理解,其中还包括罗荣桓等人。
这倒不是韩云华故布疑阵,而是东北地区抗日部队就是这么干的,据韩云华所知东北民主抗日联军部队番号不少,而且每一个都大的吓死人,普遍的番号级别都是在军一级上,但是实际上每一支部队的人数都很少。就拿抗联最先组建的那几个军来说吧: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前身是磐石南满游击队,于1934年11月改编成立的。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下辖2个师,全军约800余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前身是东满各县游击队,于1935年5月改编成立的。王德泰任军长,下辖3个师,全军约1200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
,前身是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原珠河反日游击队),于1935年1月成立的。赵尚志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下辖3个团。1935年9月至1936年春,扩编为6个团,相继扩编成6个师,全军约700余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前身是密山人民反日革命军和密山游击队,于1934年10月成立。李延禄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下辖4个师,全军约230余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前身是绥宁反日同盟军,于1935年2月成立。周保中任军长,下辖2个师,全军约900余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前身是汤原反日游击队总队,于1936年1月成立。夏云杰任军长,下辖6个团,全军约1000余人。看看这些部队就知道内军区派出的那个步兵旅称之为集团军一点都不为过。
这可以说是抗联的一个风格,因为东北地区的日伪势力极其强大,所以抗联的斗争也极为艰苦。武器弹药匮乏,兵员难以补充,所以只好采取这种拉虎皮的做法迷惑敌人。其实抗联在东北地区的斗争是极为有必要,而且战果极为辉煌的。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给日伪军造成近20万的伤亡,同时也牵制了大批的日军兵力,根据史料记载,单单1940年东北抗联就牵制了大约40万的日伪兵力。
现在华北地区局势风起云涌,韩云华根本就不敢抽掉多少部队北上阻击关东军南下,所以只好利用东北抗联的旗号来牵制日伪军,韩云华相信在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签订之前,关东军司令部是不敢随意抽调兵力南下的。如果东北腹地再出现一支强悍异常的部队,那么梅津美治郎大将就算是真有心派部队南下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当然了,李定国这个集团军司令也只是对外说说而已,实际上内军区对这个早有定论,东北抗联第一集团军的番号只适合在东北地区使用,在内军区内部则是被定位成了警卫旅。
对于这些东西李定国并不在意,他很清楚自己以及整个飞龙特战大队在司令员心中的地位,虽然说现在每一个特战大队的人数都在七百到八百之间,按照人数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加强营,但是在军区的战斗编制中特战队可是师级编制,他这个特战大队的大队长相当于正师长,所以他根本就看不上这个所谓的警卫旅旅长。
但是他也清楚韩云华派他到东北的意图,从内心深处将他并不愿意担任这个集团军司令,因为在他眼里这个集团军的战斗力实在有些垃圾,别说和日军最精锐的关东军比了,就算是比起内军区的正规军也不是一个级别的。这么大的一支部队突然出现在东北还不被关东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比起飞龙特战队来说,这个所谓的集团军就像一只肥肥壮壮的大笨象,一点灵活性都没有。
然而他也知道单凭他的飞龙特战大队根本就无法给关东军造成多大的麻烦,只有成建制的大部队出击才会让数十万关东军有所顾忌。所以尽管不愿意,但是李定国还是决定担任这个集团军司令。
1940年1月18日,这对于近段时间燋头烂额的华北方面军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日子,尽管天气并不暖和,还轻飘飘地下起了小雪。但是整个华北方面军所有的军官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刚刚前线传来消息,和皇军在正太铁路沿线捉迷藏的数万八路军终于被大皇军打退了。这一战虽然没有全歼八路军主力,但是却打死打伤八路军两万多人,单单留在正太铁路沿线的八路军尸体就有四千多具,按照国际惯例伤亡5:1 的比例算,八路军受伤人数应该在两万人左右,加上被击毙的,此战八路军可谓是损失惨重。
当然了皇军的损失也是很大的,此时的八路军可不是两年前的八路军了,他们的武器装备明显要比之前精良了很多,甚至部队中还有装备了狙击步枪的狙击手。近一个月的追击战,皇军损失了八千两百多名士兵,但是死亡的只有两千人不到,但是却被八路军攻陷了五座县城,炸毁了四辆军列以及二十七座大桥,至于被摧毁的炮楼据点以及被破坏的公路则是不计其数,总体上看皇军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重创了支那八路军那是事实,更是自去年四月份之后大皇军华北派遣军的第一次大胜,所以每一个军官的脸上都一扫之前的颓气,都认为这是北支那派遣军雄起的预兆。
最让多田骏高兴地是,由于他们这段时间凸出的表现,大本营破天荒地在全军通报表扬了整个北支那派遣军,并且将解决塞北问题的限时令推后了一个月。原本三个月的时间一下子变成了四个月,这让多田骏中将有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胜利的几率也大了不少。
同时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为了巩固其在中国占领区的统治、统一调配兵,以及便于对国民政府施行政治谋略,日军大本营对整个中国战区的军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命令组成“中国派遣军”,以西尾寿造为总司令、板垣征四郎为总参谋长,设总司令部于南京,同时撤销华中派遣军。
中国派遣军统辖华北方面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一军及第三飞行集团等,共有二十三个师团又十七个旅团,兵力八十五万。之前日军大本营对驻华日军进行了小范围调整,预计战争在相持阶段后,三年内将兵力削减到55万左右。
但是由于中队尤其是内军区在39年秋冬季节发起的攻势,导致了日军整个华北战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于一度丧失了战略优势,所以使的天皇以及整个大本营感到极大的军事以及政治方面的压力,而且一度令在国际上处于不利的局面。因此天皇认为过多削减兵力将导致武汉不守,因此暂时驳回内阁提出的裁军计划,只是象征性地同意1940年内兵力削减到80万即可。
同时日军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制定详细的作战规划,要求中国派遣军将今后几年的战略目标全部制定出来,交由大本营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