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也不例外,南朝鲜军官掐着表,当秒表针划过十二的时候,他不由得笑道:“又是一个平安夜。”
南朝鲜军士兵们纷纷钻到地堡里取暖,又是惬意的时光,总有一些消遣的方式。
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副师长唐万成正站在一个炮兵指挥所里,等待着反击的开始。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了。
联系着整个前沿的所有电话总机、分机和步话机一下子都安静了。
九点整。
唐万成副师长拿起通往各炮群的通话器,大声喊道:“开炮!”
“开炮!”
“开炮!”
“开炮!”
“……”
几秒内,唐万成师长的命令下达到百名各级炮兵指挥员。
倏然,志愿军第15军一百零四门喀秋莎火炮突然发出怒吼,炮弹像下雨一样飞向597.9高地和敌炮兵阵地。
强大的炮火把敌人的地堡掀开,用来构筑工事的小铁轨、钢板,夹着敌人的尸体抛向半空,又狠狠地砸在半死不活的敌人头上。
十分钟猛烈火力急袭后,志愿军炮兵实施火力延伸。
在地堡里躲避弹雨的南朝鲜军士兵慌乱地钻出来,踉踉跄跄,已然是溃不成军。
南朝鲜军官吼着:“不要慌!不要慌!准备阻击敌人冲锋。”
隐蔽在反斜面那边的南朝鲜士兵们也纷纷爬上山来进行支援。
而就在这时,志愿军已经延伸了的火力又掉转回来,对原压制目标实施了十分钟的火力急袭。
回到阵地上的南朝鲜士兵们当场就被炸得灰飞烟灭。
原来志愿军炮兵实施的是假火力延伸,阵地上的南朝鲜军完全被覆盖,大部分防御工事也被摧毁。
在火力急袭中,志愿军火箭炮第209团实施了两次全团一次性齐放。
瞬时间,无数拖着红色尾巴的喀秋莎火箭弹,带着呼啸声掠空而过。
就像追逐的闪电,整个上甘岭上空的云层被映得通红,比朝霞还要鲜艳。
“到了1954年的国庆阅兵,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队的方队,但伞兵部队并没有跳伞。1954年,那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最后一次接受检阅,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王亮怀念道。
1955年,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经历战火考验的军人们佩戴着军衔走过天门广场。
1956年,那是历届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从在大雨中进行的。
那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王亮感慨地回忆道:“1956年的10月1日,那天因为下了一场暴雨,上级考虑到安全的因素,人民群众们迫切渴望见到的国产喷气式飞机没能如愿参加检阅,这由此也成了当年最大的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