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八章 包围战 (三)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辉煌之世 !

实际上大明强大的运输力量在张诚抵达汉城没多久之后就已经给他的第八集团军送去了足够多的兵力和装备。如果张诚真的有心阻击日军的话,绝对不会是现在这种日军能够进攻到汉江南岸的情况。

而日军之所以能够一路突击到汉江南岸,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张诚在之前主动放水。

朝鲜半岛多山,适合大规模作战的平原地带不多。熟读过许多朝鲜战争文献资料的张诚非常担心日本人会在朝鲜绵延的山地里面打硫磺岛式的坑道战。那可真是坑爹了。

张诚一没有时间二没有精力去陪日军完这种纯粹的消耗战术。所以,他选择了引蛇出洞。主动示弱,用汉城这座在日本人眼中非常重要的城市引诱准备不足的日军扑上来,随后在机枪大炮飞机的面前流尽最后一滴血!

张诚的战术无疑是成功的。他成功的勾引了因为之前的战事顺利而骄纵猖狂的日军一波波的将大批有生力量消耗在了残酷的进攻战之中。

短短的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日军死伤失踪被俘的兵员就高达近三万之众!这些损失之中大部分可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兵≌▽,。普通部队可不像是空降兵那样全员都是战斗兵。大部分的部队都有很大一部分的辅助力量。作为核心的战兵大量损失也就意味着部队失去了战斗力。

此刻日军已成强弩之末,士气低落缺乏物资的日军已经无力再战。而张诚当即就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发起了强力反击。而从汉城到水原这片区域也算是朝鲜半岛上最适合装甲部队大规模行动的地方了。

一旦成功占领水原。那就意味着张诚切断了汉城城下数万名精疲力尽的日军退路和补给线,将他们煮成闷在碗里的肥肉。失去这么多的战斗力量之后,日本朝鲜派遣军之后就将很难抵挡张诚的南下狂潮。这也是尽快结束朝鲜半岛战事的最快捷方式。张诚可不怕日军玩游击战。这里可不是日军的本土!

板垣征四郎的信心在第五师团刚刚出发的时候就被狠狠的扇了一记耳光。数万之众的军队行动起来,而且还是拥有大量车辆马匹的机械化部队,这种规模的行军集结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躲得过布满了整个天空的大明陆航的飞机。

张诚一直在陆军之中推行新式立体战术的理念。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绝对不逊色于地面部队,甚至威力更加强大。当日军第五师团开始集结的时候,大批陆航战机就已经迅速升空,向着第五师团发起强力攻击。

到开战之前,日本陆航与海航总计拥有大约3300架的各型号的战斗机与驱逐机。单单是从数量上来说已经不能算少了。不过,这数千架战斗机中大部分都是96舰战和中岛等型号的老式战机。真正能够勉强与战隼一较高低的只有少部分的新式零战。

因为产能的关系,新式的零战大部分都交付给了海军。陆航原本得到的就比较少。而且从开战到现在不断的激战造成大量损耗,同时大明陆航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轰炸导致日本人不得不将许多新式零战部署在本土防御。这就直接导致朝鲜战场上空的战机掩护力量不足。

拥有强大补充力量的大明陆航第五航空军一水的新式战隼改,在与日军陆航激战之中大量消耗日军实力。导致德川好敏在接到第五师团求助的时候居然派遣不出来什么强有力的掩护力量。他手中大部分的零战不是战损就是受伤或是机械故障急需修理。而那些老式飞机......无奈的德川好敏只得咬着牙将手里的老式战斗机全都送了出去。这些甚至还有双翼机的老式飞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大明陆航的新式战机相提并论。

“......怎么会这样。”一身戎装的板垣征四郎一脸呆滞表情的看着天空之中不断冒着黑烟从天上摔落下来的大量战机。那大部分都是日军陆航的战机!

在掌握了制空权之后,大明陆航的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咆哮着将大批炸弹投掷在第五师团的脑袋上面。排成行军队列的第五师团损失惨重。成百上千的士兵和大量物资被摧毁。还没有上战场。第五师团就被狠狠的扇了一记耳光。

日本因为物资匮乏,各种装备大多都只是有个雏形,真正遇上强力打击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日军之中少量装备的防空武器在密密麻麻的空中打击下几乎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大量的车辆被久经训练的大明陆航飞行员们肆意摧毁,化作一堆堆的废墟残骸。看的板垣征四郎眼角不断抽搐。

大明陆航的飞行员们非常喜欢打击火炮与战车。他们的战功也是靠计算摧毁这些重要军用物资来计算的。而日军缺乏空中掩护以及地面防空力量直接使得大明陆航的轰炸机飞行员们大丰收。

等到大明陆航的战机群大摇大摆的晃动着翅膀离开之后。日军粗略统计一番震惊的发现他们已经损失了五十余门火炮,尤其是宝贵的150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全部损失掉。各型战车也损失了近三十辆。这主要是因为重炮和战车是大明陆航的主要攻击目标,因为他们的价值最大。其它的各种车辆损失近百,马匹上千,各种轻重武器以及弹药物资不计其数。人员伤亡也高达近三千之众!

这个下马威有点大。板垣征四郎的眼珠子都变红了。

“阁下!”搜索联队的松本少佐跑到板垣征四郎的身旁行礼,大声喊道“我们抓住了好几名明军跳伞的飞行员。该如何处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