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五十三章 热量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明末工程师 !

九月初,李植开始在山东市场上购买士绅的粮食。

此时各种不利于粮价的消息不断被《山东日报》放出。经过李植的反复打压,市场上的粮价已经十分便宜,基本上是一两八钱一石。李植此前低吸高抛粮食赚了七百多万两银子,此时拿出其中的四百五十万两,在山东市场上购买了二百五十万石粮食。

二百多万石来自外省的粮食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李植的手里。

山东的士绅们此前以五两多一石的价格买进二百多万石粮食,此时又以一两八钱一石的价格全部抛售给李植,一进一出价差高达三两七钱每石,被李植赚取了八、九百万两银子,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李植买回这二百多万石粮食,首先是要给秋种和夏收的农民提供充足的热量。

冬小麦一般在农历九月播种,到来年的五月成熟。小麦播种和收割的时间都是农忙期,合起来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中农民劳动强度很高,光吃一斤半红薯是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的。李植在这段时间内给每名“男丁”和“壮女”,也就是成年男女提供管饱的伙食。每个成年男女除了有一斤半红薯,还有一斤大米或者米面供应。

这个时代的农民劳动强度大,伙食中又没有肉荤,粮食消耗量远大于后世天天吃肉的普通人。如果是重体力劳动期间,一天吃一斤半大米是正常的。李植给他们提供的伙食,也相当于一斤半大米的热量。

这一个月的管饱粮食供应,大概需要消耗李植八十万石的粮食。

李植对崔合说要让百姓多吃几两饭,不是让农民全年都吃管饱饭。李植的资金和资源也是有限的,说实话,即便李植砸锅卖铁,也没法让山东一千多万百姓全年都吃个十成饱。李植让百姓们多吃几两饭,是在农忙时候让百姓吃饱,不让农民因为没有吃的耽误农时。

从九月初八开始,所有需要下田劳作的壮丁就从救济站领导了每天一斤的米面或者大米。

农民们此前还担心农忙时候吃一斤半红薯撑不住,此时得知津国公另给粮食的消息,一个个感动得涕泪横流。

秋种夏收时候有管饱饭吃,农时不耽误,今年的收成就有保证。等来年五月冬小麦成熟,山东百姓的生活就回到正轨了。

明代以道教为国教,津国公李植大恩大德,已经被百姓当成了神仙。山东不少地方都有百姓为津国公李植立生祠。

虽然农民没有钱,这些生祠大多是荒废的小神庙改造的,十分简陋,往往只供奉着一个牌位,或者请匠人捏了个津国公的小泥像。但百姓们对李植是真心的感激,各地简陋的生祠里香火不断。

李植买了二百五十万石的粮食,八十万石是给农忙时期的农民食用,还有一百五十万石,是准备在山东省兴修水利开垦新田时候,给开荒的农民食用。

山东这次大旱,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水利设施的不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