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帝国时代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结果,沙皇只能向法国求援。

最终,这条铁路成为法俄结盟的基础。

年初,法国决定向俄国提供五亿法郎贷款,原则上就是用于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只是五亿法郎远远不够,俄国随后肯定会向法国申请更多的贷款。只是到底有多少贷款用于修建铁路,就是个未知数了。

法俄联盟,迫使俾斯麦寻求新的盟国。

英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自然靠不上。

在欧洲大陆,除了德法俄,算得上强国的只有两个国家,即奥匈帝国与意大利,此外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也勉强算得上强国。因为奥斯曼帝国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涉及利益太多,极易与英国发生冲突,所以俾斯麦把重点放在了奥匈帝国与意大利,比如俾斯麦去年就亲手促成英奥意缔结协议,约定在地中海、黑海、爱琴海与亚得里亚海沿岸与北非沿岸地区维持现状。

虽然德奥意同盟还没形成,但是已见雏形。

不管是十五年前,由德奥俄形成的“三皇同盟”,还是俄土战争之后联英牵俄,俾斯麦的所有政策都只有一个核心:竭尽全力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能对帝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强国或者是国家同盟。

必须承认,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埋下了祸根。

短期来看,帝国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十多年的和平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指日可待。长远来看,帝国必然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甚至会同时与多个强国为敌。

到此,问题又绕了回来。

只要皇帝、贵族、官员、资本家与普通公民不甘心帝国仅为二流国家,迟早有一天得向老牌帝国挑战。

回顾俾斯麦在过去十多年里推行的政策,不能否定宰相的功劳。

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在他熟知的历史中,葬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不是年老的宰相,而是昏庸的皇帝。

现在,腓特烈三世不再是“百日皇帝”,历史还会重演吗?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照样会在二十世纪初爆发,德意志第二帝国还会是战败国,并且因此亡国吗?

这些问题,让冯承乾非常头痛。

他了解俾斯麦、也了解威廉皇储,却不了解腓特烈三世。

只是,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他的祖国遭受了上百年的耻辱,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并没公平对待所有参战国。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发生改变,那个东方古国的历史也会发生变化。

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冯承乾唯一的选择。

至少,做为新兴列强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冯承乾的祖国有相同的敌人,也就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

既然没有选择,那就不用选择。

平静下来后,冯承乾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没有机会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是有很多的机会,却被平白无故的浪费掉了。

只是,冯承乾却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利用未来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可是冯承乾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当初,要是学习成绩好,冯承乾就不会参军服役,也就不可能来到这个时代。

也就是说,冯承乾知道很多未来世界的技术,却一样都搞不明白。

再说了,仅凭冯承乾一人之力,也不可能把那些需要数代科学家才能搞出来的先进技术移植到初期的工业时代来。

不了解技术,只能让冯承乾从别的地方着手。

所幸的是,做为来自未来的军人,冯承乾知道很多这个时代的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拥有这个时代的人所不具备的能力。

这些认知与能力,肯定能派上用场。

两天里,“勃兰登堡”号在“伊伦娜”号巡洋舰陪同下,在北海平稳航行,四月十一日下午准时到达朴茨茅斯港。

经过英吉利海峡时,冯承乾才到甲板上转了一圈。

从地缘上讲,这道最窄处仅有三十多公里的海峡成就了英国,成就了工业时代的第一个世界霸主。

此后数十年,在这道海峡两岸,还将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只是,冯承乾更想亲眼看看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