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七章 都兴阿的担忧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当然了,你不能说都兴阿捞钱是为了中饱私囊,迫害地方之类的,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向地方伸手的话,都兴阿根本就养不起十几二十万的大军。

嗯,这种事以前林哲就干过,尤其是余胜军刚崛起的1853年和1854这两年,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用各种手段进行摊派。

这不,朝廷那边不给都兴阿冬衣,也没有经费给,但是将士们不可能一直穿着秋装作战啊,所以都兴阿只能是从新军里的小金库里头自己掏钱,然后用以采购冬衣。

如今直隶地区大范围下雪,但是这雪也不可能一直下,等大雪停了恐怕德州那边的中华逆军就会大举北上了吧!

都兴阿并不认为德州的施清瑄会坐等数月,等到明年开春后再北上,因为这样固然可以等天气好转,但是也会给予清军更多的缓冲准备时间。

都兴阿想是这么想,但是没指望过施清瑄真的会这么做。

所以哪怕是大雪纷飞,他依旧让麾下的军队加强各种防御工事的构筑,尤其是沧州那边,在过去的将近一个月里一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施工,就是想要打造一个防御堡垒出来,阻挡中华军的北上。

至于为什么要在沧州构筑防御工事,这是因为沧州刚好是在京杭大运河,同时也是德州之后,运河沿岸的下一个重要城市。

而沧州之后,就是天津,天津之后就是北平。

仔细研究中华军的诸多进攻路线,那么就会发现他们严格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基本按照主要的水路前进,以前沿着长江西进,现在沿着运河北上,后续沿着黄河东进济南,再沿着黄河西进河南开封、郑州、洛阳等。

哪怕是在广东,当第三军进军广西的时候,也是沿着珠江水系里的西江进军!

之所以造成中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是沿着主要江河进行,这是因为运输补给的限制。

中华军现在每日消耗的后勤物资对于后世军队而言不算什么,估计也就是轻步兵的水平,但是对于十九世纪中期而言,其物资的消耗水平却是相当高的,因为中华军不仅仅人多炮多,而且役用骡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部队作战需要大量的炮弹以及火药等,而更多的还是粮食草料等。

同时尽管可以在占领地就地征集一部分物资,但是往往中华军的进军路上,不是赤地千里就是民不聊生。

1857年初,中华军首次大规模西进,攻克南京后继续进军皖南地区,那地方都是连年征战,种地的老百姓不是被挟裹带走就是自己跑掉,剩下的也是被乱兵杀死或者干脆自己饿死。在这样的地方基本不用指望能够就地征集到足够的粮食补给,甚至有时候你还得用军粮去救济当地的百姓。

北上山东、河南等地的时候,虽然这些地方不至于民不聊生,但是这些地方也不是什么产粮大省,而这两个地方又都是人多地少的地区,当地百姓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的。

为什么皖北地区的捻军能够风行起来,就是当地百姓吃不饱嘛。

这种情况下十几万中华军如果到这些地方征集粮食,那么就会从当地百姓手中抢走口粮。

如今的中华军已经不是早期的余胜军了,也不是喜欢抢走所有东西包括人口的太平军,也不是和土匪没啥两样的清军旧军,是不可能到了一地方就大规模抢掠当地民众的口粮。

这种事中华军干不出来!

目前为止,基本上各地作战的中华军是很少直接就地争粮满足军需,即便是就地征粮,一般也是军需部那边从当地直接购粮,而不是说直接抢。

大部分粮食、豆料等生活物资还是从后方运输上来。

所以可以看到第六军北上作战的时候,后面是跟着一大票的船队,没有后头船队随时提供的物资支援,第六军半个月都支撑不下去。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中华军对于大规模运输是比较依赖的,而在铁路出现并大规模运用之前,中华军要对前线部队保持大规模的运输补给,就必须依赖航运了。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京杭大运河对于北伐的中华军而言,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主要能够在京汉大运河把中华军给拦下来,那么基本不用担心中华军会绕过京杭大运河从其他方向奔袭北平。

所以扼守京杭大运河依旧都兴阿的主要任务,而要守住运河,那么就必须在运河沿岸设防。

而沧州就是一个地方!

下一步施清瑄要执行北上战略,沧州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必须把它拿下来才能够继续北上。(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