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纷纷扰扰对林子轩影响不大。他不打算干涉别人的行动。
只是如果有人敢在和瑞典考察团的谈判中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来,他不会置之不理。
洪慎已经从广东回到上海,林子轩把心思放到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上来。
洪慎非常精明,为了完成电影。他在广州的时候打着拍摄一部北伐战争电影的旗号拉了一批群众演员,这些演员根本不知道拍摄什么片子。
洪慎告诉他们拍摄的是军阀杀人的场景。
只有他从复旦大学戏剧社带过去的学生才知道内情,这些学生扮演日本军人。
那段彩色镜头让洪慎费尽心思,彩色胶片购买回来,但怎么都拍不出想要的效果。
他最后把场景中的房子和街道都刷成黑白色,演员穿上黑白色的衣服。整个镜头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黑白色。
当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走过的时候,看起来非常诡异,好像是恐怖片一样。
林子轩第一次看都被吓了一跳。
如果有电脑软件做后期处理的话,会更自然一点,在这个年代也只能这样了。
一切都在秘密的进行。
最终的剪辑工作由但杜予完成,他可是电影行业的全才。
这部电影剪辑出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糊弄日本人的删节版,一个是真正放映的版本。
林子轩制作了五盘拷贝,在电影没有放映前就把其中一盘拷贝寄往美国,另一盘拷贝卖给了经常合作的南洋片商,剩下的电影拷贝才留在上海放映。
这是为了防止电影被租界当局禁映。
林子轩对外宣称电影完成,并邀请新闻媒体参加电影的试映会,好为电影做宣传。
他知道日本人一直没有放弃刺探情报,想要看到电影的成片,这正好是一次机会。
在试映会上,日本东方通讯社的社长波多博亲自前来,此人是宗方小太郎的学生。
19年,宗方小太郎过世,由波多博接任东方通讯社社长的职务,他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是个中国通,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
比如《神州日报》的余达雄,曾经在日本留学,办报纸很有一套,后来成了汉奸。
林子轩给新闻媒体放映的版本是删节版,虽然宣传爱国主义,却恰到好处,没有刺痛日本人的神经,让波多博颇为满意。
波多博看罢电影,不由得放下心来。
无论是质量还是宣传,明星电影公司的这部电影都没办法和他们的《中日海战》相比。
所谓的中国大片不过是个笑话,这一次,林子轩会一败涂地。
就算如此,他还是对电影中不少情节提出了抗议,认为是在丑化日本海军,要求林子轩进行修改,他这是没事找事,给林子轩制造麻烦。
为了打消日本人的疑虑,林子轩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充分展现了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波多博气急败坏的离开,扬言会给林子轩好看。
两人都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1926年12月31日,《甲午风云》会在法租界的夏令佩克豪华影戏院首映。
日本人选在同一天放映《中日海战》,将在公共租界派克路的卡尔登豪华大戏院首映。
当两部电影的首映日期刊登在《申报》上的时候,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这两部片子故事情节相似,投资巨大,都号称是中国大片,还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首映,到底先看哪一部电影成为了不少人需要考虑的问题。(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