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团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他是没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对他而言,只是在招收一名员工,可对孟晓冬来说,这是她人生中的一次巨大改变,涉及到她一家人的未来,不能不谨慎对待。

几日后,黎锦挥拿出了音乐培训班的方案,凡是来学习的学生,每月有两块钱的补助。

你没有看错,学习音乐不用交钱,还有补助可以拿。

黎锦挥很有商业头脑,他并不打算创办一所正规的音乐学校,而是要组建一支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四处演出的歌舞团。

等到孟晓冬的唱片上市,流行歌曲开始席卷大江南北,他就带着歌舞团到处演出。

有了孟晓冬这块金字招牌,不怕赚不来钱。

他拿着演出得来的资金再去扩大培训班,歌舞团的人手多了,就继续演出,直到规模越来越大,形成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前期不用投资太多,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所以,他所列出的课程都是能够速成的,演员经过两三个月的培训就能登台演出。

他现在招收的学生相当于学徒,所以才会给予生活补助,等到能够演出之后,这些演员还会拿到工资。

这个方案给林子轩的感觉像是后世到处走穴的野团,当然这只是前期规划。

在积累到足够资金之后,黎锦挥才准备办一所正规的歌舞学校,从而推广新音乐。

这个音乐训练班就是歌舞学校的前身。

林子轩对这个方案没有意见,他只要提供启动资金就好了。

孟晓冬也答应下来,作为音乐训练班的台柱子,她不用拿补助,而是直接拿分成,以后演出的酬劳她要拿五分之一。

接下来,她要跟着黎锦挥学习声乐,附带着训练新收的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子,稍微能够生活的人家都不会把孩子送来学唱歌,更别说男孩子了。

孟晓冬自幼学戏,吃了不少苦,如今终于有机会训练别人了,积极性很高。

谁也没有想到,以后红遍全国的明月歌舞团就这样在一所简陋的院子里开始了训练课程,第一批学员只有八个女孩子。

其中一个是黎锦挥的女儿,叫做黎茗晖,刚刚十二岁。

林子轩看着这八个从十岁到十六岁不等的女孩子,颇为感慨,这就是流行音乐的未来。

孟晓冬的唱片还没上市,冯程程从北平回来了。

她中学毕业了,准备上大学,还没选好学校。

在众多学者和女子团体的呼吁下,去年的时候,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开创了历史先河。

北京大学去年招录了九名女生,东南大学是八名,其中六名为外语系,两名是教育系。

虽说人数很少,可给了女子上大学的希望,这也是冯程程要在北平读大学的原因。

今年一些大学逐渐放开了政策,准许女子入学,上海沪江大学就准备招收女学生。

上海沪江大学是一所美国人创办的基督教大学,在1917年之后,由美国弗吉尼亚州颁发学位证书,在外国通用。

也就是后世的上海理工大学。

冯敬尧为了把女儿留在上海煞费苦心,通过法国人找到关系给了冯程程面试的机会。

冯程程这次回来并不是一个人,还有个男人跟她一起回来,这个男人是欧阳予仟,他是来找林子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