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玲刚刚十六岁,还在上中学,兄妹之间的关系尚可。
林子轩因为怕被人发现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基本上不会和家人闲话家常,因为那样容易造成记忆困扰。
如果家里人都在兴奋的谈论过去的某件事情,只有他一个人茫然无措,这可不是好现象。
一次两次说自己记不清还情有可原,次数多了难免会出问题。
所以,他对这个妹妹也只是表面的亲切,不敢过分亲近。
“哥,这个人说的是你么?”林晓玲拿着一本杂志,求证道。
林子轩接过杂志,是北京大学的《新潮》诗歌增刊,上面刊载的正是他写的诗作。
他从冯程程的信里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太过专注,据说在北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想不到都传到上海来了。
《新潮》杂志有对作者的简单介绍。
林子轩,沪上人氏,曾留学美利坚哥伦比亚大学,受国外诗歌影响,为新诗代表诗人。
“是啊,这个人就是我。”林子轩平静的说道。
“啊!”林晓玲惊呼起来。
她心中激动不已,没想到在学校里疯传的新诗诗人竟然是自己的哥哥。
自从哥哥从国外回来后,她明显觉得哥哥和她不那么亲近了,两人聊天的时候也闪烁其词,经常顾左右而言他。
她想想毕竟两年不见,也没太在意,等时间长了,关系自然会好起来的,可如今半年过去了,情况还是没有好转。
哥哥在银行工作之后,两人就更疏远了。
哥哥甚至提出要搬出去住,幸好被母亲阻止了。
这次发觉哥哥还会写诗,而且还写的那么好,林晓玲一下子觉得两人的距离拉近了,有了共同的话题。
“哥,你出名了。”惊呼过后,林晓玲崇拜的说道。
没错,林子轩的确是出名了,至少在文坛上是这样。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新诗的浪潮逐渐兴起,许多文人都加入到创作白话文新诗的行列,林子轩的诗作成了被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特别是在学校里,更是引发了风潮。
他的诗作被朗诵,被传播,被解析,被研究……
各种赞誉纷至沓来,当然也有骂声。
特别是支持文言文的学者,更是把他当作大敌,其中以南京东南大学的几位教授最为激烈,代表人物是梅光笛和吴谧等人。
听着妹妹不停诉说学校里的学生如何的推崇他,如何喜欢他的诗作,林子轩表现的很平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写的诗作都是剽窃后世诗人的杰作,都已经被时间所证明过的,若是还不引起轰动,那肯定是那里出了问题。
对于那些骂他的人,他更是不在意。
新诗是时代的潮流,没有人能够阻挡,后世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只是不知道那些人若是知道这些诗作的作者和写《寻秦记》小说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会有何感想。
他略带恶趣味的想着。
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出名了,迈出了成为文豪的坚实一步。
把喋喋不休的林晓玲赶出房间,他坐在书桌前,铺开稿子,拿起钢笔,在脑海里搜索出《罗马假日》的各种资料,开始剽窃。文豪就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