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
作者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此时的冯程程还不能完全理解《雷雨》所要表达的内涵,只是觉得故事怎么能这样悲惨,怎么能这么压抑。
她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想要到教室外边大口的呼吸。
这和她以往接触的话剧完全不同。
作为文艺积极分子,在学校里,她也排演话剧,比如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争取独立自由,或者是来自欧洲的著名戏剧。
她第一次觉得以前排演的话剧是如此的肤浅,故事情节是如此可笑。
她没想到自己只是随口一提,林子轩竟然给了她这样一个剧本,这根本不是中学里的学生能够演出的,只有正规的剧团才行。
冯程程慢慢静下心来,继续翻看林子轩的信件。
后面是林子轩的叮嘱,他对刊载诗词没有意见,可以用真名,不过《雷雨》若是刊载就不能用真名了。
他本身出自一个大家庭,《雷雨》的故事也是如此。
如果被人知道《雷雨》是出自林家少爷之手,难免会引起联想,甚至是影射。
林家是他的根基,他可不想惹麻烦,被逐出家门,说到底他和这个年代的青年并不相同。
正因为如此,冯程程觉得林子轩缺少胆气。
她身处北平,五四运动的中心,感受到这里青年的狂热,整日里被一些热血的口号感染,好像不和封建家庭决裂就不是新青年一样。
她也幻想着毕业后有一份职业,可以独立自主。
绝不能像《玩偶之家》之中的娜拉一样为了丈夫而活,成为生活的玩偶,最后被丈夫抛弃,才幡然悔悟,离家出走。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她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雷雨》。
冯程程决定把那些诗作和《雷雨》交给周作仁先生,刊载到报纸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两天后,她在北京大学见到了周作仁。
她从诗作中挑选出了十六首,这十六首新诗都是极少涉及情爱的,她可不想把那些略微出格的诗作刊载到报纸上。
其实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并不算出格,只是在这个时代很难被接受而已。
周作仁翻看着诗作,心中感慨不已。
他也是有才学的人,自认不比别人差,不过在诗歌上却不及这位林子轩。
听说林子轩是美国归来的留学生,他暗暗点了点头,只有接触了欧美文学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新诗,很多诗作中明显是借鉴了外国诗歌的写法。
接下来,他看到了《雷雨》。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周作仁一直沉浸在《雷雨》的故事里。
他内心里激动不已,和冯程程不同,他可是看出了《雷雨》的价值。
他一向主张文学为人生,注重现实主义写作,认为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才是真文学,应该注意观察和描写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的痛苦及新旧两代思想上的冲突。
《雷雨》毫无疑问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