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国际局势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接连成功地实现闪电战占领多个国家,对欧美国家造成巨大的压力,中国战场上的情况已经变得举足轻重了。能否牵制住日军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重要。
近段时间对日军的态度越来越明朗,在外交上明显反对日本。特别是苏联早已加大了对华军援。而只要中国军队表现出应有了价值,相信美、英等国(此时法国自身难保,德国已经兵临城下。)对中国的军援会进一步增加。
所以国府和最高统帅部对发动冬季攻势的决定越来越坚定。投入的兵力也在逐步增加,战役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原先由旅、团一级的参加作战,改为以师为单位参加作战。然后又改为军一级参战,这样仇战在冬季攻势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计划赶不上时局的变化,事实上证明国府和最高统帅部的决定是对的,不说不说委员长在政治这一块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冬季攻势最大的收获还是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肯定,并且开始向中国提供军援。
仇战也只能随着计划的调整而进行调整。并尽力让死神和阎王各部收集情报上报司令部,日军各据点的兵力布置情况一条条一上报。
他把目光放在了通山、崇阳一线,随后又移到了瑞昌、阳新,武宁和奉新。这几个位置已经进入了仇战的视野。
第11军司令部。正在鄂北地区训练狙击部队的粟原坂五郎被冈村宁次叫回来了。国民军冬季攻势这么大的动静日军不可能不知道。虽然不知道详细的计划,但中国军队准备进行全面反击之事他们不可能嗅不到。
正因为知道了国民军反攻之事,冈村宁次才把正准备调离的第106师团留下来,也把粟原坂五郎叫回来研究对策。不用说,中国的那一支狙击部队不可能不参战。必须要拿出一个应对之法。粟原坂五郎是这方面的专家。
要是放在半年前他会对国民军的举动嗤之以鼻,但经历了长沙会战之后他有胆子就没有那么大了。对媒体大放以一个日军大队(约1100人)可以对付国民军一个师(当时基本上在八千人至一万人左右)的厥词。
但他知道这已经不是淞沪会战时期了。以一敌十的时代早已过去。长沙会战二比一的兵力投入,最终在军事上只打了一个平手。让他已经在日本国内说不起话抬不起头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军队的进步,这不仅仅依靠一个优秀的将领就可以拉近两军之间的距离,国民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以长沙会战为战例进行分析计算双方的差距,如果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对武汉警备部队全线进攻。不说他被赶出武汉,那消耗绝对不是他能承受得起的。
他的五个半师团中第106师团虽然调到路上了被他留下来,能帮得上忙的仅仅只有那么一点兵力,更大一部分被调至南京地区。而第101师团又是在他的建议中解散的。
新增过来的第34师团还没有熟悉南方作战。从五月份进入武汉以来一直作为预备部队没有派上战场。至于刚调过来的第40师团是他的保命稻草摆在了阳新、咸宁和武昌拱卫武汉安全。
此时正是他武汉警备部队最薄弱之际,而各部队分散于各点之上,武汉的预备部队严重不足。一旦这些据点被分割包围,他们将面临‘孤岛’作战。对部队今后的士气有着严重的影响。
而且一旦国民军对武汉警备部队全线进攻,他们的火炮优势和飞机优势将进一步削弱。以往采取的都是进攻态势,飞机大炮的火力可以集中使用于一个地区。
但对付多点进攻和采取防御姿态的日军来说飞机大炮的作用被无限地削弱。特别是飞机,根本就没有机会在战场上使用,最多也只能炸炸中国军队的后方和补给线。
湘、鄂、赣那么宽的防线,以五个半师团十多万人防御……以往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军被他们打怕了而不敢主动进攻。但如果国民军在这一次作战中尝到了甜头。把这种反攻作为常态化。
那么他们武汉警备部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向武汉地区大量增兵,要么撤出武汉地区。还有第三条路,希望与国民政府达到某种默契,保持这种平衡的局面。
这就需要布置一个妙局,让国民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与日本军队硬拼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国民政府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们决心很大,可惜却不敢孤注一掷。也就是说胆子不够大,以稳定压倒一切。
本文来自看书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