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0章 两难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到了白天,巴军把重点转向了查谟。

在占领了斯利那加之后,对巴军来说,查谟就是最后的目的了。

只要打下查谟,巴基斯坦就能迅速扫荡整个印控克什米尔,从而达成基本战略目的,也就可以坐下来跟印度谈判。

当然,前提是印度愿意谈判。

只是,查谟不是斯利那加。

关键就是,这里不存在粮食不足的问题,而且印军对平民的控制力度更强,守军的兵力也更多。

此外,印军还有足够多的重型装备,特别是大口径火炮。

其实,整个白天,巴军都在查谟外面转圈,并没有攻入城区。

为啥?

按照巴军制订的计划,至少要用3天,甚至5天才能打下斯利那加,而在占领了斯利那加之后才是强攻查谟。

也就是说,巴军是按照3天的时间来为攻打查谟做准备。

当时,围攻查谟的巴军,有很多都还没有完成战前准备。

显然,就算斯利那加的印军投降了,巴军也不会在准备不到位的情况下发起攻打查谟的行动。

按照巴军的意图,如果能够像斯利那加一样,让查谟的守军投降,那就再好不过。

当然,巴军指挥官没有抱多大的幻想。

毕竟,查谟不是斯利那加,而且查谟离印度本土更近,因此守卫查谟的印军很有可能死战到底。

其实,斯利那加的守军不战而降,对印度当局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冲击。

打到这个时候,印度高层才猛然明白过来,巴基斯坦的战略目的是扫荡克什米尔,而不是攻入印度本土。

显然,在拉合尔这边,巴军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牵制住印军的主力部队。

事实上,巴军也确实牵制住了印军的主力部队。

对印军来说,现在是骑虎难下。

为啥?

放弃在拉合尔被围的18万将士?

显然,不管是谁指挥印军作战,都不可能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

在战场上抛弃18万将士,绝对不会得到原谅。

营救这18万将士?

显然,那就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也就没有办法增援查谟,更别说赶在巴军巩固战线之前夺回斯利那加。

哪怕以当时的情况,印军根本不可能夺回斯利那加。

再过得了几天,恐怕连查谟都会沦陷。

只要查谟完蛋,印度就会丢掉整个克什米尔。

继续打,还是坐下来谈?

前者,只会继续损兵折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后者,必然会导致印度当局垮台,甚至在印度国内引发动乱。

那么,驰援查谟是必须的。

放弃拉合尔的18万将士?

可见,不管怎么选,对印度来说都不是理想的,甚至是可行的选择。

要命的是,印度当局必须在几天之内做出选择,并且采取行动。

到底该怎么选,到底该怎么打?

别说印军将士,连印度领导人都拿不定主意。

当天,印度总理至少召开了3次紧急会议,商讨的正是如何救援18万将士,以及如何守住查谟的问题。

可惜,召开再多的会议都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