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8章 根源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印度呢?

在网络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依然被来自奴隶社会的,极端愚昧与野蛮的种姓观念所束缚。

更要命的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但没有将其当问题看待,还以自己所拥有的高贵种姓而沾沾自喜。

受这种文化控制的民族,能够发展壮大吗?

别说半个世纪,就算给印度几百年,也未必能够超越华夏。

问题是,华夏的成功经验能复制吗?

或者说,其他国家能够用华夏的发展方式进行现代化建设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华夏能够成功,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历史文化,二是数量众多的人口,三是基本国情。

三者,缺一个都不行。

显然,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国家,也就只有华夏。

前两者都很容易理解,而第三个因素往往被人忽略。

为什么?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西方的学者预测,华夏最多能够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然后就会像巴西那样,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实际情况呢?

去年,华夏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预计最快在2024年,最迟在2027年就能迈过12000美元大关。

按照联合国给出的标准,这是中等收入的上限。

超过这个水准,就进入了准发达国家行列。

事实上,“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是西方经济学的命题,根本不能用在华夏身上。

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是什么?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就是西方国家炫耀的民主体制。

当一个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开始向发达国家行列进军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来自自身。

简单的说,就是能否继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如果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就会调入中等收入陷阱。

出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当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就会显著提高,也就必然会在与生产无关的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从而对投资,也就是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造成冲击。

其实,这跟西欧的发达国家向福利型社会转型差不多。

在西方的民主体制下,制订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导人必须考虑选民的感受,用政策来争取选民的支持,也就得向选民妥协。

可惜的是,民众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别忘了,决定选票的是人头,而不是个人的远见卓识。

每个人都想过上安逸的生活,最好不用劳动就能富足美满,而这却是现实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至少不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因此国家的领袖必须有清楚认识,也就不能为民意所驱使。

可惜,在西方的民主体制下,这种情况却不可避免。

当然,说了这么多,穆罕默德王储最为关心的,还是华夏的经验是否管用,以及华夏有没有能力帮助沙特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让沙特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让沙特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