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对李绩倒是没有什么惧怕的,虽然他已经决定融入这个时代,但是思想毕竟还是后世人的想法,没有那么深的尊卑概念。当然他也不会傻到大大呼呼地去跟李绩称兄道弟,不卑不亢就行了。既然让坐,那就坐呗,客随主便么。
李牧坐下了,李思文在旁边站着,看上去就像是老大要跟别人谈事情,身边站着一个小弟似的。没等多大一会儿,李绩把公文看完了,放下书信看了过来,道:“李思文来找我的目的,我心里明了。李牧,你来见我,所为何事?可是为这个小子当说客来了?”
俩人都没想到李绩会如此开门见山,李思文的脸已经白了,李牧也愣了一下,心思急转,道:“回禀大将军,我确实是当说客来了。”
“好,愿闻其详。”李绩老神在在地看着两个晚辈,道:“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可以答应让李思文留在定襄。”
李思文听到这话,立刻眼巴巴地看向了李牧,李牧顿时有些头大,硬着头皮道:“敢问大将军,不想让李思文留下的理由是什么?”
李绩道:“他素来无谋,性格冲动,难堪大任。这次定襄之围,重要的决断均不是出自他手,反而很多错误的决定都是他一再坚持,让他留下,恐生是非,所以我要带他回长安。”
李牧又道:“回长安之后呢?大将军又有何安排?”
李绩倒也是有耐心,道:“你们不是要一起做酿酒的买卖么,我可以全力支持此事。”
李牧站了起来,拱手为礼,道:“大将军舐犊情深,令人动容。但大将军所想,恕我不能赞同。在我看来,您根本不了解您的儿子。”
“我不了解他?”李绩微微蹙眉,道:“你且说说,我如何不了解他?”
“大将军,在我看来,您一直以为您的儿子没有才能,所以想安排他平安富足地过此一生。在父亲的角度,这自然没有错。但您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您的儿子,他想过怎样的一生。”
“有人觉得,我这辈子要是有十亩地,春种秋收,不挨饿不受冻,此生足矣。有人觉得,我此生要是能置下一个买卖,我的子孙能继承下去,此生足矣。有人觉得,我年轻时战场杀敌,保卫家国,此生足矣,还有人会觉得,我戍守一方,百姓安居,此生足矣。每一个人,想法不尽相同,想要做的事情也不尽相同。昨天他来找我饮酒,酒醉之后曾言,经商虽然获利,但永远上不得台面。大丈夫生在世间,一定要建功立业!可见经商不是他所想,建功立业才是他的目标。”
“您的儿子虽然对很多事情都不擅长,但这一段时间接触下来,我也发现了他身上很多优点。例如他不刚愎自用,自己不懂的事情不会瞎出主意,而是找合适的人来做。他也从来不看低任何人,不以自己是公卿之子而高高在上,修葺城墙之时,他也曾与工人一起干活。敌军围城之时,他脑袋里想到的不是自己逃走,而是要为国尽忠。后来也能听进我的劝说,把百姓的性命摆在首位。林林总总,足以说明您的儿子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只是您没有发现,或者说您要求的标准太高,他尚未达到,便被您判定为没有才能。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您需要给他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若边境危机四伏,您的决定是对的,不能任命一个没有经验之人做边城的县令。但此时边患已平,定襄城所在的位置周围,不再有敌军困城之危,反而需要一个能为百姓着想,又勤劳肯干的人,带领大家重建定襄城。在我看来,您的儿子足以担当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