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 世界 第二八零章 哨声响起(下)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李永乐现在在控球,他没有急于把足球传到前面去,中国队开球之后立即展开闪电战不是没有过,但是在面对把写这样强大的对手,他不得不考虑更多,如果轻易长传把足球丢了怎么办?和巴西比赛就是拼控球和效率,听起来有些矛盾?不不。

能够尽量多的把足球控制在自己脚下,就能减少自己球门受到对方进攻威胁的概率,因为足球在自己脚下而不是对方脚下,总能让人放心。同时在进攻的时候中国队没有任何权力和资格去浪费机会,所以又要讲究效率,进攻效率。要能在有限的机会当中破门,给巴西队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支擅长控球同时还很高效的球队是非常可怕的。

想到这里,李永乐没有纵向传球,而是大脚做横向转移,把足球传到了左边路,那里,本来是中后卫的项韬正在插上。

项韬漂亮的将空中球用胸部卸下。

“上帝!比赛刚刚开始!中国队的中后卫之一就要上前助攻了吗?”英语解说员惊呼。

“哈哈!不愧是我们佛洛伦萨火力最强大的后卫!项韬在决赛当中一开始就要上前助攻,要知道此时此刻在中国队的他可不是左边后卫,而是一个中后卫!他抢尽了风头!”意大利的解说员兴奋的为项韬喝彩。

正如人们所想,项韬没有要第一时间传球的意思,他拿球之后勇敢的带球突破,非常坚决的前插!

和他相对的正好就是靠右路的卡卡,卡卡似乎也没有想到胆大的项韬在世界杯的决赛当中也敢这么玩,作为一个中后卫上来就带球前插。准备不足的他被项韬轻易晃过,这引来了看台上中国球迷们的第一次爆发。

“拦住他!”卡卡回身高喊道,同时自己转身回追。经常在意甲联赛里面和佛洛伦萨交手,他当然知道项韬的能耐有多大,只要他想,就这么一直带下去都是可能的!

身强体壮的巴普蒂斯塔听到了卡卡的喊声,他快速向项韬靠拢。项韬当然知道这个人不是好惹的,那强壮的身体根本不像巴西人!他也不敢在决赛里面玩的太过火,既然吸引对方防守注意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见好就收。不等巴普蒂斯塔靠上来,一脚把足球传给了前面接应他的克鲁。

足球到了克鲁脚下就意味着接下来会有千万种可能。外电评论中国队,认为在盘球脚法上面唯一可以和巴西人比肩,甚至让不少巴西人都甘拜下风的只有这个克鲁.李。

克鲁拿球之后,巴西人自然而然的紧张起来,雷纳托紧紧盯着他脚下的足球,不肯先出脚。

克鲁上半身突然一晃,雷纳托以为他要突破,连忙把身体往后仰,准备拦截。没想到克鲁却只是一个假动作,虚晃一枪之后,他冷笑着把足球传给了套边的杨攀。

被戏耍的雷纳托连怨恨的时间都没有,转身就往禁区里面跑,杨攀边路传中,张俊中路抢点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队右路进攻的一个固定套路,主教练邓加研究了无数遍中国的比赛录像之后,把中国队的很多习惯分析的非常透彻,然后再讲给球员们听。让他们到了场上好知道应该怎么对付中国队。

现在雷纳托就是要赶回门前协防。

张俊看到杨攀顺利接到了球,他开始向门前冲刺。卢西奥德注意力始终都在都在张俊的身上,看到他向门前跑,想起了主教练的话:“如果杨攀有机会传中,十有八九是传给张俊的。因为他们之间的配合更默契,这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你们要切记……”

现在,主教练果然料事如神!他跟着张俊跑了过去,如果杨攀传中,他就卡在张俊前面把足球顶出去,而且保证连角球都不会给中国队!

内内是一个防守能力出色的边后卫……杨攀在心里默念着。

别以为只有巴西队了解中国队,中国队不会了解巴西队。杨攀清楚地知道内内此人防守能力突出,卡位和预判方面都很不错,但是有一点——作为一个边后卫来说,他的速度太慢了。杨攀就抓住这一点,在距离底线还有十五米的时候就突然加速趟球,依靠自己的速度硬生生从内内的身边撕开了一个缺口,然后不停球直接起脚传中!

这次突破再次为中国队赢来了看台上的欢呼声。

传中!

卢西奥看到杨攀传中之后就回头去找张俊,但是他眼睛在人群里面快速的扫了一遍之后并没有发现张俊的踪影!这个发现让他大吃一惊。

“张俊!”王健翔兴奋的喊道。

张俊当然知道卢西奥会是专门负责盯防他的后卫,所以趁着卢西奥去看杨攀动向的时候,他猛地一个急停,然后转身!

杨攀的足球并没有传到前面,而是划出一道弧线,略微偏外。他这一脚骗过了冲动的巴西后卫们,他的目标确实是张俊,但就算巴西人知道了他会这么做,也未必就能拦下来,杨攀清楚地知道张俊会如何摆脱防守,所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之后传了一个身后球。两个人二十年的默契了,岂能是你们几盘比赛录像就能研究透彻的?

张俊猛地转身,正好看到杨攀的球向他飞来,这个时候再想要跑过去然后回身头球,肯定是来不及的。张俊索性直接原地跃起,然后一脚倒勾!

在所有人的惊呼当中,足球擦着横梁飞出了底线!

“太精彩了!这个开局!”王健翔有些语无伦次,“中国队先声夺人,给了巴西队一个警告。比赛进行的如此激烈,以至于我都没有时间给各位观众播报这场比赛双方的首发阵容,下面让我们抓紧时间给大家念一下……”

※※※

2010年7月15日,让我们见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