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南宋不咳嗽 !
糊涂人看热闹,明白人看门道,当大部分宋人还沉浸在欢欣鼓舞的情绪中时,已经有不少人从一个人名中看出了阴谋的味道,这个人名就是洪涛!
金河帝国的开国皇帝,怎么摇身一变又成了大宋朝的总理了呢?而且这个官职带着强烈的金河帝国味道,还有一个前金河帝国外交部长文南在旁边做注解。普通老百姓可能搞不清楚他们的来历,大宋官员和沿海城市的商人们肯定不会犯这个错误。如果光有一个洪涛还有可能是重名重姓之人,再加上文南和罗有德,再说是巧合就太牵强了。
合算朝廷请来的东洋援兵就是金河帝国的老皇帝,即使他已经退位很多年,但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就难免把他和金河帝国联系在一起,还得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既然是这位老皇帝来了,那之前的一连串变故也就好解释了。说什么孤军深入逼退强敌,呸!他逼退的是他儿子的海军,这用逼吗?搞不好就是他们父子给外人演的一出戏。
可是这位老皇帝突然跑到大宋来干嘛了呢?大宋朝廷为啥会把他请来当援兵,还委以重任,甚至有点让他把持朝政的意思呢?为何这位老皇帝的人会突然遍布大宋每个州县,成了当地的通判、监军……他的下一步还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自然而然的会被很多人想起,不用再往深处琢磨,光是这些迹象就已经很吓人了。大宋要发生巨变了!这是所有有识之士能想出来的唯一答案。再想想这位老皇帝以前的所作所为,从箱子底把他以前写过的那几本书翻出来看看,大宋将要变成什么样子,即便得不出一个准确答案,大概脉络也差不多了。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欢喜有人忧。
大部分沿海宋人都对这种将要有的改变抱乐观态度,尤以商人为最。不为别的,就因为金河帝国是个商业味道很浓的国家,既然洪皇帝建立的金河帝国是这个德性,那他能把大宋改成什么样儿也就一目了然了。不是商人也没关系,农民、手工业者、工匠、政客都能在金河帝国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地位也不比在大宋低。唯一不太高兴的就是士人阶层,如果真按照金河帝国那一套规则治理大宋,他们的特权就没了。可是沿海城市里的士人阶层经过这么多年的对外接触,已经和内地士人阶层的思想有点不同了,他们的家族或多或少也都参与了海贸、手工业,虽然有点失落却不会坚决反对。
从沿海城市再往内陆一层,这些地区的宋人就不像沿海城市那样一边倒了,既有比较乐观的,也有比较悲观的,还有啥观点都没有,迷迷糊糊过日子的。
再往内陆走,情况就有点倒转了,持悲观态度的人居多,迷迷糊糊无所谓的也不少,比较乐观的基本都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他们的人数和势力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是当这些地区的人还没想明白到底该怎么办时,一队一队的大宋军队就从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开了过来,每到一个州县治所,就会留下一支人数不等的队伍,剩下的继续向内陆挺进。这些军队不是厢兵也不是乡兵和番兵,而是从前线刚刚撤下来的大宋新军和禁军。凡是他们所到之处,当地的厢兵、乡兵和番兵马上就会被拿着枢密使命令的监军就地解除武装,然后由禁军和新军押着一路北上,向沿江公路的几个点集结。
跟在这些新军和禁军身后的,是朝廷的钦差大臣文浩,他也带着二千大宋新军,从江南东路开始,挨州挨府的串。到了地方一不赴宴、二不进门,第一时间就把当地官员传到军营里去见面,具体谈什么谁都不清楚,反正最后能从军营里出来的当地官员绝对不是全数。有时候能出来多一半儿、有时候出来少一半、有时候基本出不来几个人。
当地官员的空缺瞬间就会被补上,跟在文浩身边的不止有两千军队,还有五百多名大宋候补官员。当然了,这些官员只是暂时还穿着大宋的官服,但他们里面真的一个宋人都没有。百分之八十是金河帝国人,还有百分之二十来自洪涛从北美带来的那支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