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上的“老三团”-现在的65集团军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国破山河在 !

三团是晋察冀军区六大主力团之一。建师以来,已组建过三次三团。

第一次三团:1933年6月7日在江西永丰县藤田镇建师时,由红22军66师缩编组建了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的第三团,即“红三团”;1935年9月中旬,红军长征到达甘肃哈达铺后,红一师改编为“陕甘支队”的第一纵队第一、二大队。第一大队由红一团和红三团团部及三营、卫生队编成;第二大队由红二团和红三团一、二营编成。三团建制暂时撤销。

第二次三团:同年,12月底,在陕西宜川县临镇恢复“红一师”番号。老三团恢复时,由一团(大渡河连)、二团骨干、三团陕北新兵组建而成。即以红一军团部和红一、红十三团部分干部骨干及两个连(实力有四个排)185人和陕北325名新兵合编组建3团;

第三次三团:1937年8月20日,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原下辖的红一团、红十三团、红三团分别改编为一、二、三营,共13个连队。原三团缩编为独立团第三营。同年十月底,独立团扩编,称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兼称一分区)。又由四个军红军连队与地方抗日游击队合编,组建了独立第一师三团。

1938年3月初,独立第一师政委邓华率三团团部与宋时轮率领的一个团合编为宋、邓支队,挺进冀东开展抗日游击战;(把肖应棠的三营留下了)仍叫三团。

3月13日,晋察冀军区令重新组建三团。于19日,在涞源上庄,以上寨、灵邱、涞源抗日游击支队和部分红军骨干为基础,组建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新三团”,俗称“涞源团”,团长邱蔚。

1938年8月12日,新三团又一分为二。一部分编入二团;涞源支队另一部分则由肖应棠带来的红军分队——红三团的七连、九连、侦察排三个战斗排和抗日游击五支队(亦叫五分区)主力合编,兵员实力,武器装备大为增加。涞源支队与五支队合并后,仍叫三团。团长纪亭榭。俗称“老三团”。

老三团的红军最多,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而且风行“拳头思想”,遇到敌人只有一个字“打”,说打就打,死打没商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集团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