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国士无双 !
李花子很心虚,就算他当二流子的时候也沒吹过这么大的牛逼,现如今吹出天大的一个牛逼來,还要请地委、省委领导、新闻单位记者一起來监督验收,那还不要了亲命,造假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如果只是在本县宣传,李花子倒也不怕,毕竟有杨书记罩着,可闹大了他真有些担心,很心虚的问:“杨书记,您看这样好么。”
杨树根心里是有底气的,毕竟他是看了内参的,各地都在大丰收放卫星,亩产五千斤已经算不得新闻了,此前地委领导特地打电话來,说北泰在工业上已经放了卫星,南泰县向來是农业大县,这回也不能落后。
领导的意图,杨树根心领神会,所以才有这么大胆子,至于省委方面他也不担心,自有地委领导去做工作。
想到这里,他淡淡的笑了笑,对李花子说:“老李,你还不懂政治。”
李花子憨厚的笑笑:“杨书记,我大老粗一个,啥也不懂,反正你指到哪我就打到哪,你说咋整就咋整。”
杨树根说:“留一亩高产试验田,其他的先收割吧,组织民兵巡逻注意防止地富反坏右分子捣乱,还有田鼠麻雀什么的也要防着,社会主义的麦子要颗粒归公。”
李花子道:“除四害运动中,咱们公社的麻雀已经消灭的差不多了,祸害不了庄稼。”
杨树根道:“那也不能掉以轻心,阶级斗争的弦时刻不能放松。”
李花子马上检讨:“我大意了,回去立刻组织少先队员再掀起一场打麻雀消灭田鼠的运动。”
杨树根满意的点点头,又问:“这一亩地估摸有多少收成。”
李花子手托着腮帮装模作样的思索了一阵,道:“以我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來看,一万斤是肯定有的,至于是一万零多少还要具体过磅才知道。”
杨树根道:“不错。”
……
苦水井公社放了农业卫星的消息先在南泰县传开,立刻引起争论,很多人质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尤其是县农业局的一些技术员,他们认为苦水井土壤成分不好,根据往年的资料來看,每亩地收三百斤都算是丰收,一万斤简直是天方夜谭。
杨树根对这种传言很恼火,但是又不便亲自出马辟谣,正在此时,南泰日报第四版上出现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从科学和政治的角度论证了亩产万斤的可能性。
这篇文章題为《大丰收背后的思考》,署名为忘川,一看就是笔名。
文章写的很好,说苦水井的小麦大丰收,是从不断斗争的道路上走过來的,为了战胜各种形形**的保守思想,党领导着广大群众开展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全公社一共贴出大字报达五万张,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公社干部带头深耕、密植、增施肥料,光试验田的土壤就深翻达八尺以上,田间管理也抓得紧,组织民兵严防死守,防止地富反坏右搞破坏,此外,还组织群众挑水浇田,战胜了干旱……
文章最后说,质疑苦水井公社试验田的产量,就是质疑社会主义,就是质疑党的领导,对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人,政法机关和人民群众要坚决打击,严惩不贷。
“写得好,酣畅淋漓。”杨树根拍案叫绝,当即叫通讯员把县委宣传部长叫來,问他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宣传部长也很疑惑,说本县沒有这样的人才啊。
“你去报社查一查,必要的话让县公安局出面,一定要查出作者。”杨树根说。
宣传部长很当回事,立刻着手调查,可这篇文章是以笔名寄來的,而且沒有寄信人地址,报社也不清楚作者究竟是谁,于是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介入,用信封上的邮戳倒推,查到具体的邮筒,然后一个一个排查住在附近的人,一个可疑名字很快进入视线。
这个人叫阮铭川,是省里臭名昭著的右派头子,曾担任省报领导,更是知名老报人,北洋时期就是名记者,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犀利的稿子來。
公安人员找到了阮铭川,他现在是县里报社的一名勤杂工,对于民警的造访,阮铭川似乎并不惊讶,不用严刑逼供,不用比对笔迹,他就承认了那封稿件是自己所写,忘川是自己的笔名。
右派头子居然写出歌颂社会主义农业大生产的稿子,实在奇怪,公安机关和宣传部都不敢擅自发落,上报县委书记。
杨树根说,我县的笔杆子太少,在宣传上力度不够,缺少这样能写稿子的人啊。
宣传部长说:“可是右派不敢用啊。”
杨树根说:“沒关系,让他写,但不能用他的笔名,换一个名字,稿件要经过三层审批,报社总编先看,宣传部再看,我终审,确定沒有问題可以用,要严防出现类似藏头诗之类的政治问題。”